
大多数家庭给孩子零花钱,好似都有一个通病——
就是随性而为。
我小时候也是如此,每次要几毛钱的零花钱,都要提前备好很多理由。
碰上我父母心情好,就给了;要是他们心情不好,就会被骂花钱大手大脚。
这种做法,问题非常大。
那些为着几毛钱琢磨半天的孩子,不仅仅是“小家子气”,更是他们与世界对话、和自我较劲的过程。

为什么要给孩子零花钱?
零花钱是孩子与金钱打交道的起点,更是他们提高财商实践的第一步。
我是在孩子5岁的时候,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的。
那个时候,学校组织了一次跳蚤市场活动,女儿卖出了不少闲置的玩具、衣物等。
开始她对多少钱没有多大的触动,后来把钱换成了冰淇淋,一下子就具体化了。
要知道,我们80后、90后这一代人的很多父母,除了在家里哭穷,从来都是对钱避而不谈。
但我想这份无知不能再代际传递下去了。
我们有必要让孩子知道在这个世界生存,金钱是运转的工具,是用来交换、流通、使用的。
就如同我们都希望孩子能正确认识财富,进而长大后创造财富。
那不放手让孩子跟钱相处,他怎么能明白金钱的价值和意义呢?


给孩子零花钱的机制方案
具体该如何正确的给孩子零花钱:
1、定时定额
我是每周日晚上给孩子20元的零花钱,定时给,定量给。
这样做的好处是,孩子能感受到“钱是有节奏的,不是想有就有,也不是要多少有多少。”
懂得管钱、使钱的孩子,长大后更能规划自己的生活,学会管理时间,管理物品。
2、把控好花钱的边界
零花钱给出去了,你就不要事事干涉。
比如,今天孩子买了个贴纸,你说浪费钱;明天孩子买了个冰激凌,你说吃坏肚子;后天买了个你不理解的电子玩具,你原地爆炸。
那你给的就不是零花钱,而是在「买孩子听话」。
如果你给孩子20块钱,他第一天就花了18块买糖果,不要阻止,而是严格执行一件事:下周的零花钱绝不提前发。
后面几天,他尝到没钱的苦果以后,自然会慢慢学会思考和取舍。
3、不把零花钱作为惩罚的工具
有些父母喜欢把零花钱作为“奖惩”手段,孩子犯错就扣钱,考了高分就多给几块。
其实这样做,就是将金钱从“教育的桥梁”变成了“控制孩子的手段”。
久而久之,孩子就会认为“钱是靠讨好父母或老师挣来的”,学会装乖、撒谎、投机取巧。
金钱观的教育,不仅是让孩子认识金钱,更是让孩子在一步步的实践学习中,拥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——
他们可以决定自己想要买什么,考虑是不是划算,并思考投资的意义……
这种自主决策的过程,能让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喜好,也多了几分自律和自控。

孩子能有什么变化?
《富爸爸穷爸爸》的作者说:
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在学校中从未真正学习关于金钱的知识。
既然学校不教,那么这一课我们在家补上。
坚持几个月之后,我发现了几个好处。

1、学会分配零花钱
女儿刚拿到钱的时候,非常兴奋,买东西也没有节制,想吃什么就买。
但过了一段时间,度过了几次没钱的经历后,她开始自己懂得消费规划。
2、变得更自信、更有主见
正所谓兜里有钱底气十足,一开始女儿只会给自己买东西,后来开始用零花钱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买点小礼物,表达心意。
3、学会了记账
我女儿初期总是很困惑,“妈妈,怎么又没钱了?”
为了让她有理财的观念,我会让她把每天买东西的明细记录下来。
比如,今天买了糖葫芦,花费5元,我写字(女儿还不会写字),她把金额补充上去。然后每天算下自己还剩余多少,也算无形中锻炼了算术水平。
当孩子被允许和钱打交道,无形中就掌握到了和钱有关的知识和信息,开启自我管理的人生。
所以,孩子手里拿着的零花钱不仅仅是钱币,更是得到了父母的信任,收获的是自由和探索生活的乐趣。
写在最后
对孩子而言,零花钱是第一份完全属于自己的资产。
它的意义不仅仅是钱,而是一种能力的培养——
规划、责任、延迟满足。
父母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,观察孩子,了解孩子,甚至反观自己,同样条件局限下,自己人生如何创造,才有机会发挥更大的效果。